可编程恒温恒湿试验箱是用于模拟复杂环境条件(如温度、湿度、循环变化)的精密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可靠性测试。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及测试结果准确性,需严格遵循以下操作规范:
一、操作前准备
环境条件检查
设备应放置在通风良好、无强电磁干扰的室内,环境温度5-35℃,湿度≤85%RH,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。
确保设备与墙壁、其他设备间距≥30cm,便于散热与维护。
设备状态确认
检查电源(AC220V±10%、50/60Hz)是否稳定,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。
确认水箱水位在“MAX”与“min”刻度之间,避免缺水导致加热管干烧。
检查排水管是否畅通,防止冷凝水积聚影响设备运行。
样品预处理
样品需清洁干燥,避免表面水分或杂质影响温湿度均匀性。
样品体积不应超过试验箱有效容积的1/3,且与箱壁、传感器保持≥10cm距离,防止遮挡气流循环。
二、参数设置与程序编程
基本参数设定
温度范围:根据测试标准(如IEC60068-2-1)设定目标温度,通常-70℃至+150℃(具体以设备规格为准)。
湿度范围:设定目标湿度(如20%RH至98%RH),注意低温高湿(如+5℃、95%RH)可能引发冷凝,需提前评估样品耐受性。
升降温速率:根据测试需求设置(如1℃/min至5℃/min),避免速率过快导致设备过载或样品热应力损伤。
程序编程步骤
分段设置:通过控制面板或上位机软件输入多段温湿度曲线(如高温高湿→低温低湿→循环),每段时间可精确至分钟级。
循环控制:设置循环次数(如100次)或总测试时间(如720小时),支持无限循环模式(需手动停止)。
斜率控制:在温度/湿度变化段设置斜率(如升温斜率2℃/min),确保变化过程平滑,减少对样品的冲击。
三、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
实时监测
通过控制面板或远程监控系统查看当前温湿度、运行时间、程序阶段等参数。
定期记录关键数据(如每30分钟记录一次),便于后续分析。
异常报警与处理
超温报警:当温度超过设定值±2℃时,设备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并报警,需检查加热管、温度传感器或通风口是否堵塞。
湿度异常:若湿度持续低于设定值,检查加湿器水位、喷嘴是否堵塞;若湿度过高,检查除湿系统(如冷凝器)是否工作正常。
通信故障:若设备与上位机失联,检查RS485/232接口、通信线缆是否损坏,或重启设备恢复连接。
紧急停机
按下控制面板“紧急停止”按钮,设备立即停止所有加热、加湿、制冷功能,但风机继续运行以快速降温。
紧急停机后需重新校准传感器,避免参数漂移影响后续测试。
四、维护与保养
日常维护
清洁:每周用干布擦拭箱体内外表面,每月用中性清洁剂清洗观察窗,避免划伤。
排水:每次测试后打开排水阀排空水箱及管道内积水,防止细菌滋生。
校准: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校准温度、湿度传感器,确保测量精度符合标准(如温度±0.5℃,湿度±2%RH)。
关键部件更换周期
加湿器:每2000小时更换一次(或根据水质硬度调整),防止水垢堵塞喷嘴。
制冷剂:每5年补充一次(或根据压力表读数判断),确保制冷效率。
风机皮带:每10000小时检查松紧度,必要时更换以避免振动过大。
长期停用处理
排空水箱、管道内积水,清洁箱体并断电。
每月通电运行1次(每次2小时),防止电气元件受潮损坏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操作安全
禁止在设备运行时打开箱门,避免高温烫伤或低温冻伤。
移动样品时需佩戴防热手套,防止高温表面接触皮肤。
电气安全
定期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,接地电阻≤0.1Ω,防止漏电风险。
避免在雷雨天气使用设备,防止雷击损坏控制系统。
环保要求
废旧制冷剂需交由专业机构回收,禁止随意排放破坏臭氧层。
含重金属的样品(如铅酸电池)需单独处理,避免污染环境。